作文

一位普通人的心声议论文,长见识不一定是经过学习

一位普通人的心声议论文,长见识不一定是经过学习

发布时间:2021-06-09 09:33:54阅读:
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二模考试,于5月6日进行。几大区在同一天开考,一大波优秀出题向咱们涌来。现在咱们来看一看东城考了怎样的议论文——

1936年,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与新生的说话会上,这样问学生:“诸位在校,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:第一,到浙大来做什么?第二,将来结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?”

八十五年后的今日,这两个问题仍然值得每一位行将升入大学的高三同学认真思考。请以“人生两问”为题,写一篇议论文。

要求:观点明确,论据充实,证明合理;言语流通,书写明晰。不少于700字。

东城作文和海淀西城的相同,也是材料作文,用1936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两个问题,来问21世纪今日的高三同学。

确实,人生两问,在今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。如何答复这两个问题,能够体现出考生不同的人生格式,或者叫不同的人生境地。

简单使人发生利诱

这道作文题,简单使人发生利诱。如同觉得这不像是一道正规的作文题,倒像是一道政治问答题。

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没有直接的相关,假如合到同一篇文章里去,写起来如同简单零碎。

现实真的如此吗?

假如哪位考生把人生两问以问答题的形式答复,分两步逐个答复,两个问题之间没有什么相关,那么这样根本就构不成一篇文章,也就很可贵高分。即使你每一个问题答复得都很精彩,但是两个问题假如不能够和谐一致起来,也就无法构成一篇一致的文章,也很可贵高分。

题目叫做“人生两问”,咱们最好能够把这两个问题一致起来,要有一个一致的规范,一致的概念。虽然这两个问题看上去答案各有不同,但是他们是有必定的联系的。

你到浙大来做什么,第一个问题如同一切的学生都不会觉得难。高中同学考上大学做什么?那便是学习呗,为将来成果一番事业打基础呗,一句话就能够搞定。

不同答复显出考生不同的境地

将来结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,这才是关键的问题。

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答复,能够显出考生不同的境地。

对第一个问题,咱们惯例的答复应该是:到高校是学习的。当然客观上也有不求上进的人,说到大学是为了混一张文凭,或到大学是为了开阔视野长见识——这里的“长见识”便是一个很奇妙的概念。长见识不一定是经过学习,长见识也能够经过其他不可言传的手法来实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