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文

让疼痛变得有意义 作文600字

让疼痛变得有意义 作文600字

发布时间:2017-03-20 20:52:23阅读:
自媒体时代,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快捷,信息量也越来越庞大。和以往不同,人们不用再依靠传统媒体如报纸、电视来获取社会动态,只需轻轻一刷手机,微博、微信朋友圈里就涌来大量新鲜资讯。但是和以往不同的是,现在的新闻更多趋向于偏激的一端,痛感新闻愈发受到关注。有人批判这一现象:这会让大家失去对社会的信任感,传递负能量。但是,对于这一看法,我却不予苟同。
  新闻的意义是什么?是让人客观清楚地了解最近发生的事件,了解社会动向?我想,新闻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此,更重要的是,人应该在新闻中成长,在新闻中反思,新闻也应该做一剂“催化剂”,让不完美的事情更快更好地得到解决,让需要传播的精神理念触及人心。痛感新闻也应如是,它通过“疼痛”带给人们精神刺激,但也应该通过这种疼痛来让人们成长,它的痛感作用不是用来传播负能量,而是要通过“负能量”来使人心受到更大的触动。
  世界本来就不甚完美,新闻中令人痛心的事件比比皆是。社会百态都应该让人清楚了解,不能一味地将污泥沼泽掩盖,似乎世间处处春暖花开。那些令人难过痛惜的事件,让我们对社会、世界有了更清楚的认识,让我们有所反思。反思过后才有可能迎来更光明的未来,而视而不见只可能让人永远地行走在臆想的美好中。
  但是在关注新闻的同时,我们更要注意不让痛感令人麻木,不要让它在痛苦之后便遭受冷落。痛感新闻应该存在,但不应该无意义地存在。“痛觉麻木”正是这个社会逐渐形成的弊病之一。当前一些新闻传播者偏离了还原真相、警醒人们的初衷,使痛感新闻成为“眼球经济”的资本。因为对社会黑暗面的揭露,它比唱赞歌新闻更易受到关注,所以使之成为网络推手、自媒体博利益的手段,很多新聞传播者不再还原真相,而是添油加醋来迎合“愤青”口味,变样地去贴合火爆话题。这种现象让新闻无感人群和新闻易感人群越来越壮大,前者对新闻丧失信任,从而无法再从痛感新闻中反思,从新闻中得到心灵的触动;后者则是一味地在背后破口大骂,抒发对社会的不满,而无法真正领悟痛感新闻的精髓。这是痛感新闻对社会群众的影响,而痛感的泛滥不只导致社会痛觉的麻木,还会影响新闻本身的发展。
  痛感新闻传播的最终目的,便是使其中令人痛惜的事件得到完善的解决。而泛滥的痛感新闻导致了事件解决越发潦草,群众一时间会极为关注,将话题炒得火爆,而真正解决的问题却越来越少,热情极速褪去后,只剩下烂尾的事件无人问津。
  当年沸沸扬扬的少女被泼汽油点火导致全身烧伤的案例,那个求爱不成的肇事男生即将出狱,但是被害少女却在微博上频频表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现在不受保护,甚至遭遇肇事男生的威胁。令人难过的是,少女的微博关注度却是冷冷清清。几年光阴已经将事件本身具有的热度价值消磨殆尽,群众的激情褪去,谁还关心现状?当初的疼痛,是否换来了真正的社会反思?富士康跳楼事件已经发生了十余起,被骗光钱财的女大学生不是个例,患病被开除的老师也不仅仅是一个人。频繁的痛感过后,我们应当反思,应当采取措施,将痛感用最好的良药去除,而非仅仅把它当作一种注意力去消费,当事件仅仅用于被消费,那它本来的意义也不复存在。
  好在,希望的曙光并非不在。当农村的准大学生志愿被篡改,茫然无助之时,陕西师范大学和社会的力量助他拿回了本就属于他的人生。保姆钱仁凤被冤入狱,事隔十四年后通过社会正义最终得到平反,虽说无法弥补她逝去的十四年时光,换不回她本应该快乐的人生,但终于让疼痛有了减轻,有了令人稍感欣慰的结尾。大概这样的疼痛后的美好,便是痛感新闻存在的初衷。
  痛感新闻应该存在,但不应该无意义地存在。熟视痛感新闻的我们,也应该有所警惕,有所反思,量力而为,在疼痛中成长。